新闻中心

雷军最后一战,小米汽车的狂飙突进与忸怩作态


图片来源@小米

文 | 易方寒

小米造车 ,被雷军誉为最后一战 ,最后战小作态是米汽其终极梦想 。

为了造车,狂飙雷军不断走到台前,突进使出各种手段,忸怩夸下各种海口 。雷军约会特斯拉的最后战小作态马斯克,商谈蔚来的米汽李斌,投资一系列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企业,狂飙可谓狂飙突进 。突进

然而,忸怩时至今日,雷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鼾 ,最后战小作态可谓群雄逐鹿 ,米汽小米汽车却好似忸怩作态 ,待解问题连绵不断,对于小米汽车的进展,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几天,小米汽车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离职 ,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周钘原是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副总经理,去年8月加入小米造车团队 ,在职仅半年时间 。虽官方解释是个人和家庭原因,但互联网圈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呵呵即可 !

其实周钘如何并不重要 ,但小米汽车的高管 ,如果没有王川的好勇  ,卢伟冰的斗狠 ,恐怕难以胜任 。其实只要雷军愿意 ,成百上千个营销负责人也可召之即来。但距离小米承诺量产时间不过一年,如此重要职位的缺席颇耐人寻味,让小米营销的独门绝技无将可用 。或许是因为营销策略不及预期吧!

小米汽车目前进展如何,还有哪些待解问题 ?小米汽车能否如约量产并获得市场认可,能否如雷军所愿 ,获得1%小米手机用户的青睐 ,这些都成为财经、科技 、互联网圈和小米股民,甚至是广大吃瓜群众关注的焦点 ,有些问题还是得小米正面回答。

其实,小米造车有扭扭捏捏的基因。从最开始小米公关的矢口否认,言之凿凿 ,到其官宣时的打脸 ,可见一斑 。如今距离量产仅有一年,供应商迫不及待曝光汽车细节,被无情罚款;如今营销负责人入职半年就匆忙离职,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许多人心生忐忑,还仍然翘首以盼。

小米汽车 ,意欲何为?

互联网时代,赢着通吃 。因为许多行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了用户和流量,什么行业都可以去尝试。跨界成了互联网企业的家常便饭 。就像腾讯热们行业无所不作,网易养猪,抖音选择外卖 ,格力进军手机市场一样,小米一定会选择做汽车。

有了特斯拉的榜样示范,蔚小理的前仆后继 ,百度、华为、阿里巴巴、联想 、360、小米等科技巨头争先恐后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  ,投入资金数百亿 ,布局这一未来战略领域。

2021年3月,雷军选择All In汽车,“我愿意押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 ,为小米汽车而战 。”他决定 “10年投入100亿美金 ,首期投资100亿元”,强势进击造车领域 。在2023年2月9日的投资者日上,雷军承认比造车新势力晚了6、7年 ,但是他指出 ,汽车是百年赛道 ,任何时候都不晚 。

小米为什么会选择此时造车 ?一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方向 ,也是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二是小米手机业务日趋见顶 ,或者说是已经开始走下坡路,汽车无疑是最合适的产业;三是资本所驱动 ,小米市值要增长,汽车是巨大的机会;四是在众多企业的试水后  ,新能源汽车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供应链和市场。

什么是大势?近年来 ,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 ,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市场的重要拉动力,是稳工业的重点行业 ,稳大盘的重要支撑,要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 ,实施新能源汽车领跑强基工程 ,扎实锻造新优势。

新能源车的趋势,从汽车之家和懂车帝两大汽车媒体平台的角逐就可见一斑,两家都有新能源车频道 ,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新能源汽车的评测。新能源车的内容产品技术 ,以及与新能源品牌的合作,都会成为其竞技的战场  。

小米造车是大势所趋 ,也是无奈之举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瓶颈,而打破瓶颈的最好办法就是跨界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从手机行业发展来看 ,全球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据IDC发布数据显示 ,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994 亿部 ,同比下降18.6%,环比下降 1.2%;其中小米的智能手机四季度出货量为3320万部,同比下降26.3% ,环比下降18.2% 。

从小米手机自身来看 ,因为业务发展导致现金流紧张 。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02亿元 ,而2019-2021年同期分别为139.08亿元、83.51亿元和-19.46亿元,下滑迹象非常明显。此外,小米现金储备规模也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2020年-2021年总现金分别为1080亿  、1044亿 ,2022年前三季度大幅下滑到882.41亿  。

在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排名中,小米已经被挤压到第五的位置 ,在VIVO 、iPhone、OPPO 、荣耀之后,市占率仅13.9%。


在手机业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 ,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是在预料之中的 。毕竟,电视业务和IoT生态链规模和利润都不足以支撑小米雷总的野心 ,而房地产行业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已经是成熟并且未来增长空间萎缩的行业。放眼望去,除了不擅长的尖端科技 ,只有汽车是适合小米干的 。

坊间也有传闻 ,当年乐视的七大生态,会成为互联网圈的仿效模板。现在来看,此言不虚,诸多的互联网公司都在谈生态 ,也都在做乐视当年没有做成的互联网汽车。

乐视生态盛极一时的那些年,我就断言,小米也一定也会造汽车,乐视所谓的七大生态不仅腾讯、阿里 、华为们会仿效 ,小米也一定不会落后。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因为小米和乐视有恩怨,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乐视当年从视频网站一跃而起 ,然后做智能电视,市值一度达1700亿元,其实也是抢了小米的风头 。雷总对此愤愤不平 ,懊悔不已 ,所以在乐视电视上处处使绊子 ,并且直接做了小米电视,让王川与乐视电视打擂台 。乐视小米在智能电视上你死我活的竞争,也搅动了行业的一潭春水 ,从而智能电视走向成熟  ,电视版权也成为一个成熟的领域 。而乐视也进军小米的腹地 ,做了乐视超级手机 ,凶悍的抢夺小米的手机市场  ,梁子越结越深,从而雷军同学在乐视陷入危机时适时踢上一脚  ,也在情理之中 ,符合做人做事的一贯风格。

大家都知道乐视因为做汽车,导致了整个资金流的断裂,以至于整个大盘分崩离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布其后尘呢?因为乐视汽车教育了大家 ,汽车的智能化 、互联网化、电动化是大势所趋 ,历史必然。你看  ,乐视汽车虽然最终没有成功 ,但是法拉第未来至今还在努力实现量产。乐视可能是当了新能源汽车的先烈 ,为后来者教育了一大批用户 。

小米汽车,相貌如何?

2014年 ,雷军2次赴美  ,专程向马斯克“取经” 。但是直到2021年3月,小米才正式宣布造车。

2021年 ,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同年整车工厂在北京经开区开始动工 。后来小米广泛布局 ,投资了智能化 、动力电池  、半导体和芯片、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的公司 ,同时组建研发团队 ,做足准备 。

雷军曾经说过,小米的第一辆汽车不是轿车就是SUV。而对于首款产品的市场定位,雷军表示,根据其发起的用户调查,2/3的人希望小米做10万元以上的车,8%的人希望是30万元以上的车 ,小米第一辆汽车的定价可能在10~30万元之间。

去年9月 ,小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 、装置  、车辆 、设备”专利公布  ,该系统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  、与ADD电性连接的摄像组件 。首辆小米软膜车去年9月份如期下线 ,12月开启冬测。

进入2023年 ,各路媒体推测 ,小米汽车基本可以定型是一辆智能化的轿车,纯电、插电混动 、增程式都有可能。春节前后 ,从供应商处流出的模塑设计稿和整车设计图再次霸占热搜,代号MS11的小米汽车确实采用了溜背式轿跑设计,车顶配备了激光雷达 ,与雷军此前透露的主打自动驾驶功能相吻合。关于小米汽车的首台车 ,业界猜测纷繁不断 。


据说泄密事件让雷军非常气愤 ,小米回应此非最终版本 ,也对供应商开出了100万元罚单,还要求对下游供应商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


小米汽车采用自建工厂的方式生产,在北京亦庄的工厂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 ,其中一期工厂已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 ,预计今年6月竣工 ,2024年首车将下线并实现量产 。有媒体在2023年1月份实地探访时观察到  ,小米汽车一期项目厂房已基本成型 。

在日前的小米投资者日上  ,雷军表示,自己有1/2的时间花在汽车业务上,2022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人民币,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 ,并称各团队推进效果均比想象中好 。

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 、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

在校招2023春季补招计划中  ,小米集团放出了119个岗位机会,其中跟汽车相关的岗位有50个。在备受关注的造车资质方面 ,据媒体报道 ,小米汽车接近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两名汽车行业的知情人士确认了以上消息 ,但同时也表示,在最终获颁资质之前,小米的造车资质仍有可能存在变化。

小米汽车 ,挑战几何?

小米汽车还在路上 ,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距离雷军造车目标 ,挑战不小 。钱够不够?对于造车企业来说 ,钱是始终是个问题。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创业多年 ,始终缺钱。威马汽车曾经盛极一时 ,如今4S店关门 ,人去楼空;工厂停工,全员停薪留职 ,大规模离职;APP停摆,车主微信群突然解散……连员工工资都得打折 ,沈晖只能到处腾挪 ,“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

新能源汽车虽然越来越成熟,但是很烧钱。造车新势力基本都是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公开数据显示 ,2022年前三季度 ,蔚来 、小鹏、理想的净亏损额分别为86.5亿元、67.8亿元和24亿元。威马汽车2019-2021年的净亏损分别是41.45亿元 、50.84亿元和82.06亿元 ,总亏损近175亿元。所以  ,小米的100亿美元能不能花到成功的那天,还是个未知数 。后发制人能否与先发优势抗衡?2022年比亚迪强势登顶全球新能源王者宝座;特斯拉持续发动凶猛价格战;一众新势力厮杀进入白热化。而小米汽车至少还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量产 ,小米汽车想 “后发制人” 难度不小 。

有没有核心技术优势 ?大家很清楚  ,手机行业没有什么太多的核心技术,芯片是高通和联发科的,系统是谷歌的底层改进,配件是各种供应链的集成 ,将各种成熟的部件加以组装 ,对谷歌的安卓系统进行本土化的改造,更加适合本土化的操作体验,再加上低价策略和巧妙的营销 ,这就是成功的关键。到了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如何能够在技术和营销上更进一步,获得买车人的认可 ,还有待验证。毕竟手机只有不到1万元,汽车动辄几十万;手机可以只用一年就换 ,汽车总得开上个三年五年的吧?

质量问题过不过关?特斯拉的质量受人关注,不少的自燃问题萦绕在广大消费者的心间 。蔚来等新势力也遇到了许多的质量问题 ,引发用户的投诉 。小米汽车如何把好质量关,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其实,以上也不是全部 。小米在造车的路上 ,如何保证按时量产 ,产能如何保证 ,充电等配套问题怎么解决 ,用户体验如何提升  ?……

当然  ,相信这些问题,小米和雷军都已经有了答案。但这并不妨碍吃瓜群众的刨根问底 ,因为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们 ,未来也一定会开上新能源车,谁知道是不是小米汽车呢 ?

关心属于现在,真相留待未来 !‍

上一篇:广州有哪些好? 下一篇:生化危机车贴保护伞个性搞笑汽车贴纸遮划痕贴车身贴车门创意车饰

Copyright © 2023 上海奕亨进出口(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